为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近日,西乡塘区各基层团组织开展“七彩童年·活力西乡塘”系列主题活动,以缤纷色彩点亮青春,以多样形式服务青少年。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双语素养,西乡塘街道大学西路社区团支部联合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青年志愿者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内开展“非遗脸谱润童心 双语传承须薪火”主题活动。为社区孩子们带来一场传统文化与语言学习交融的沉浸式体验。
志愿者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认真讲解非遗文化的一个单词、每一句话。孩子们积极互动,踊跃提问,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丰富的英语词汇和表达,还对非遗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随后,非遗脸谱手工绘制活动火热开启。孩子们围坐在桌旁,面前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脸谱模具和五彩斑斓的颜料。他们兴奋地拿起画笔,仔细思考着色彩的搭配,用鲜艳的色彩勾勒出心中的英雄形象。孩子们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分享着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不一会儿,色彩斑斓的脸谱在孩子们的巧手下逐渐呈现,栩栩如生。
近日,新阳街道团工委联合广西大学海洋科教馆科学家精神宣讲工作室、广西自然资源博物馆在辖区开展了两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为街道干部职工、社区居民及少年儿童带来了一场海洋科学盛宴。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老师以《向海图强 逐梦蔚蓝——广西大学海洋学院服务国家战略成果报告》为主题,分享了涠洲岛珊瑚礁、西沙永乐龙洞、中沙黄岩岛珊瑚礁、印度洋大洋航次的科研成果,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宣讲结合广西海洋资源特色,阐述了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发与会者对“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思考。
在标本展览中,珊瑚标本、自然资源矿石、深海科考装备等吸引了众人目光。与会人眼通过触摸珊瑚化石、观察科考设备模型,直观感受海洋科研的魅力。在“海水淡化实验”演示区,2组科普团队邀请幼儿园的小朋友亲手操作蒸馏装置,揭秘海水转化为淡水的科学原理,孩子们踊跃参与实验,现场气氛热烈。
壮锦小区幼儿园的孩子们成为活动的“小主角”。在科普志愿者的引导下,他们有序参观海洋生物标本,用稚嫩的声音询问“海里的珊瑚是彩色的,为什么这里的珊瑚是白色的”“科考船如何在大海航行”等问题。志愿者通过趣味问答、发放海洋主题贴纸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海洋科学的好奇心,现场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
80名新阳街道干部职工、居民代表及其子女走进广西大学海洋科教馆,开展“探秘大学 陪伴成长”亲子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科学体验,为青少年打开海洋探索之门,强化家庭情感联结。
“珊瑚为什么会‘白化’?”讲解员带领大家依次参观海洋生物、生态系统、海洋科技应用等展区。通过珊瑚标本、深海生物模型、多媒体互动屏等,孩子们直观了解到南海珊瑚礁生态保护成果,以及海洋科技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在实验室海洋科学小实验环节,广西大学海洋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以“海水密度与浮力”为主题,讲解实验原理并示范操作步骤。孩子们分组,通过调配不同浓度的盐水、观察物体浮沉现象。
活动通过“高校资源+亲子参与”模式,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大学的学术氛围,也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共同话题。新阳街道与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已达成长效合作,每年将联合开展至少2场海洋保护主题活动,持续推动“实践育人”理念落地。
近日, 石埠街道团工委开展两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激发强国有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石埠街道团工委组织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在老口小学五年级二班开展“红船领航邕江畔,党徽闪耀少年心”党史学习主题活动。 活动通过多元形式讲解,向青少年深入讲述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等光辉历史,激发了青少年的报国之志和爱国情怀,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课程的收获。
石埠街道石埠社区团支部组织广西民族大学法律协会青年志愿者开展一场意义非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团干带领30余名青年志愿者前往石埠辖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零三医院革命公墓开展祭扫。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青年们以小组为单位,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他们认真清扫公墓周边的果皮纸屑,专心致志地擦拭烈士墓碑,清除周边杂草,通过实际行动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